“老”與“小”

 新聞資訊     |      2014-07-21 15:38:14

前陣子父親想換手機,于是給他買了部大屏的智能機。父親說他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,恐怕不會用,也學不會。我滿口保證教會他,因為在我看來,很容易就能學會的,可事實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簡單。發(fā)短信就教了三天,通常我晚上教的,到第二天早上就忘了,早上教的到下午就忘了。就在這反復(fù)的過程中,我的耐心漸漸消失,變得不耐煩起來,語氣也不是很好!安皇遣沤踢^你嘛”、“你怎么又忘了”這種話也常常掛在嘴邊。弄的父親都有點不好意思再問我了。

與之不同的是,我對寶寶卻十分的有耐心。家里的寶寶,一點點的事情也要問個不停,每次我都耐著性子給他解釋、教他。我自己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。平時父親喜歡下象棋,我在他手機里裝了象棋游戲,裝上之后直接打開給他玩?伤P(guān)掉之后就不知道在哪里找了,而且這個怎么找的問題,我前一天才教過他。當他又問我在哪里找的時候,我不耐煩的說:“不是才教過你嗎?寶寶都能找到”。寶寶聽到之后,把手機拿到手里,兩三下就打開了。我開玩笑的說:“三歲半的寶寶都能找到,我還沒教過他呢”。父親尷尬的撓撓頭。也就是這句玩笑話,讓父親在接下來的好幾天都沒再問我關(guān)于手機的事。這時我才認識到自己的態(tài)度。

人老了,年紀大了,記性不好,反應(yīng)慢,我們應(yīng)該給予更多的耐心。人家常說“老小孩”,老年人就像孩子,也渴望被關(guān)注,被關(guān)心。而在上有老、下有小的家庭里,人們更多的是把心思用到了“小”身上,認為那是我們的希望,所以把最好的都給了“小”,卻忽略了“老”。通常我們對待老人,覺得“贍養(yǎng)”就夠了,就是停留經(jīng)濟和物質(zhì)層面上,卻忽略了精神層面。

現(xiàn)在,父親終于學會了用那個手機,是我和寶寶一起教的他。每天早上我一起床,他就跟新聞播報員一樣,說他早上看到的新聞。晚上,他經(jīng)常在網(wǎng)上跟別人下棋。我還發(fā)現(xiàn),他還會跟著手機唱鄧麗君的歌,F(xiàn)在父親開心多了,所以,我們真的應(yīng)該對老人好一點,不僅是物質(zhì)的,而且是精神的。

(調(diào)度中心  邱石磊)

第三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