計較是貧窮的開始

 新聞資訊     |      2014-12-16 11:35:35

前兩天走過小區(qū)南門,發(fā)現(xiàn)原先兩家蔬菜店,如今只剩下了東邊這一家,西邊那邊已經(jīng)關張。對于西邊的那家菜店關門,其實一點也不意外。那家老板娘太愛計較,平時去那買菜,真是應了那句斤斤計較,幾毛錢的零頭她從來不會免掉。東邊的那家就不這樣,你要是買條魚,她還送你一把香菜,久而久之,小區(qū)里的人都到東邊那家去了,西邊的那家生意也就慘淡起來,于是老板就愈發(fā)計較,形成了惡性循環(huán),結(jié)果也只有關門了。

生活中我們常會混淆兩種人,“會過”和“小氣”,其實會過的人只能說比較節(jié)儉,該大方的時候,他們也絕不含糊的。但小氣就不同了,小氣往往就愛計較太多,愛算得失。小氣是一種人格缺陷,它是一種消極的自我防御機制,常常自私、冷漠、封閉。泰國一則公益廣告說:“給予是最好的溝通”。這里的給予不是狹隘的指金錢財物,更多是在精神層面。

佛家有云:一個人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:顏施,微笑處事;言施,說贊美安慰的話;心施,敞開心扉,對人和藹;眼施,善意地看著他人;身施,以行動幫助別人;座施,謙讓座位;房施,有容人之心?梢姡o予是如此簡單。如若計較,這些簡單事情對你來說也就復雜了。

工作中更是如此,計較太多,工作也就干不好了。領導安排一件事情,為什么安排給我,不安排給別人。這都快下班了,我又得加班了。做這件事我能得到什么好處。光想著工作以外的事情,自然就很難把工作做好。做不好工作,也就沒有發(fā)展的工作,如此一來又是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。

慷慨,最討人喜歡,如果你還不是別人眼中“成功”的人,那先做個討人喜歡的人,計較太多人,釋放的都是負能量。多給予別人,你可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東西。

(調(diào)度中心  邱石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