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業(yè)近三年,三年的時間能讓一個人改變多少?
在逝去的三年光陰里,很少用某段時間去追憶、去反省、去思考,一千多個日子讓自己沾染了多少惡習,其間又進步了多少,保留了多少?
“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衰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!狈此歼^去,才能預知未來。看著大學同學不斷更新的狀態(tài),教育、學校、孩子……已經(jīng)成為生活的主旋律。走出大學校門,80%的同學做了教師,剩下的20%混跡于各行各業(yè)。不能區(qū)分好壞,但很多已逐漸偏離最初理想的軌跡。做了教師的部分同學對目前的狀況不滿意,因為是合同制的,付出同樣的努力卻得不到同等回報。學教育的學生什么時候都該銘記“學高為師,身正為范”這句話,但目前教育狀況讓人堪憂,同學說每逢節(jié)假日,家長送卡的、送禮的、充話費的……。不要推不了,要了良心受譴責,久而久之送禮的習慣了,收禮的倒也習以為常了。我想她們做教師之初并沒想到會是今日的這種狀態(tài),當初的理想抱負,在步入社會的那一刻就開始慢慢被腐蝕,能持之以恒,堅定理想的人并不多。再看看自己的狀態(tài),自從步入工作崗位至今,一直秉持老爸對我的要求“女孩,能養(yǎng)活自己就行”,于是給自己各種不思進取都心安理得的找到了借口。
“明日待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萬事成蹉跎!”惰性,也是不思進取的表現(xiàn),因為它很多事情被停滯,很多計劃已泡湯。在今后的日子里,不僅需要經(jīng)常反省,反省之后還要落實行動。
近日,蔣妹妹說對我說了句大俗話:時間能改變一切,它讓眼淚變得干涸,它讓痛徹心扉變得麻木不仁,它也可以讓情深意重變得蒼白無力。
我附和:時間這廝還能讓青絲變白發(fā)。
(管網(wǎng)部 馬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