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一個小故事,一個小朋友拿著兩個蘋果,媽媽問:“給媽媽一個好不好?”小朋友看著媽媽,把兩個蘋果各咬了一口。此刻,母親的內(nèi)心有種莫名的失落……孩子慢慢嚼完后,對媽媽說:“這個最甜的,給媽媽!”忍耐有時很疼,但結(jié)果很甜蜜。試想如果那位媽媽把自己的失落表現(xiàn)出來,甚至開始質(zhì)問孩子,那么孩子得感覺自己有多委屈。
在忍耐這一點上,蚌做的就很好,沙粒進(jìn)入蚌體內(nèi),蚌覺得不舒服,但又沒辦法把沙粒排除,好在它沒有怨天尤人,而是一點點用體內(nèi)營養(yǎng)把沙包起來,后來這沙粒就變成了美麗的珍珠。
而另外一種動物——野馬,絕對是錯誤的典型了,吸血蝙蝠叮在野馬腳上吸血,野馬覺得很不舒服,但又無法把它趕走,于是就暴跳狂奔,不少野馬就被活活折磨而死。實際上,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,不足以致命,野馬的死因就是暴怒和狂奔。
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遇到不順心的事,逆境時,忍耐,才能讓我們前行,暴怒與狂躁只會讓我們失去的更多。
(調(diào)度中心 邱石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