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蕩舟在瘦西湖,小船不疾不徐的經(jīng)過五亭橋、二十四橋、小紅橋。岸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,可以想見當年“腰纏十萬貫,騎鶴下?lián)P州”,岸上游人如織,舫內(nèi)美人如畫的盛況。
幾個孩子負責掌舵,我在后座聽著他們呢喃的笑語,松馳舒坦地享受清風。過了一橋又一橋,行至湖中央的鷺島時,一陣樂起,湖面?zhèn)鱽砀杪暎骸盀閴粝,千里行,相聚在北京……”,我們相顧疑惑,順聲尋找,發(fā)現(xiàn)湖邊的亭子里,一群老頭老太太,拉著琴,飆著高音,正在自得其樂,悠揚的歌聲穿透水域,愈發(fā)清亮,老太太們得意地向來往的小船揮手致意。岸邊有人在喂鴿子,樸楞楞飛起的群鴿猶如畫中景,讓我體會到舒緩悠閑的節(jié)奏,別樣的情致。
中午,我們魚貫而行,在揚州城精致的小巷內(nèi)穿梭。青磚白墻,木門銅環(huán)。假如在煙雨朦朧中,試想將是怎樣絕佳的水墨皴染圖。腳踏圖案各異的青磚路,手撫年代不同的古磚墻,置身此中,令人嘆服,精致的小城沒有因歲月的侵蝕而斑駁,相反變得更有韻致。青磚路的兩側(cè)有雨水槽,而下水道的蓋板竟是一塊小小的,銅錢狀的青瓦,趣致可愛,與小巷風格渾然天成。每戶都裝著古樸的木門,高階門坎,鑲著銅環(huán),古風盎然。有一戶門上赫然釘著銅牌,上書“徐寓”,戶主鄭而重之的模樣似乎宛然在目。實在按捺不住,上去拉起銅環(huán)敲了幾下,轉(zhuǎn)身便跑。
途中看到一口水井,不知已經(jīng)歷了幾朝幾代,古老的井沿被井繩日積月累拉出了條條鋸口,深達寸許,可謂是“一日一錢,千日千錢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”的真實寫照。
出了巷子便到了“個園”!皞園”的名稱源于袁枚名句:“月映竹成千個字”。據(jù)說是一個愛竹的鹽商府邸,園不愧名,竹有千種,姿態(tài)各異,其中不乏珍品。每一叢竹林前都有一塊名匾,介紹它們的品種、習性。經(jīng)過一片如茵的草坪時,外甥說:“這片地種著‘鵝毛竹’,和草坪混在一起,考考你的眼力,找找看!”可憐我扒拉半天,看得老眼昏花,也沒辯出哪是草,哪是竹,不由得感嘆造物者之偉大。
“個園”大,大在包羅四季之景,有春夏秋冬不同的主題花園,遙相呼應,方圓內(nèi)盡享四季。個園美,美在含蓄幽靜。小道彎彎,流水淙淙,夾道的攀延植物在頭頂生成累累屏障,遮住了陽光,聞著陣陣竹香,清幽沁脾。
在這亭臺樓榭、雕梁畫柱中,主人當年的陳設(shè)一應俱全,公子們的習作在墻上掛著,廚房里的家什擺放儀然,似乎這中間的幾百年里,什么都不曾發(fā)生過、改變過。似能穿越時空看到當年婢女穿梭,環(huán)珮叮鐺的熱鬧場景。
“個園”四周錯落一些小店,經(jīng)營刺繡、漆器、玉器、揚州三把刀之類特產(chǎn)。正值中午,每家的店都開著,但店主都在躺椅上假寐,任你進來東摸西看,他們自顧閉目養(yǎng)神,絕對不會上來纏住推銷,據(jù)說他們開店,大都不為賺錢。的確,你看他們的姿態(tài),淡定從容,帶著股“玩票”的意味,象是在消遣,悠閑的態(tài)度羨煞人,不由我憤憤不平:我是游客,偷來的浮生半日閑,當然可以輕松游蕩,他們?nèi)杖臻_門生計,憑啥也悠哉游哉?按我多年積累的購物經(jīng)驗,他們此時應該一躍上前,拽住我衣襟,為一塊八毛爭個死活才對。帶著這股不平之意,我左挑右選,把他們折騰起來做生意,如此騷擾一通,很是出了口氣。
回程的路上,在有節(jié)奏的顛簸中打瞌睡,思緒在半明半滅中,忽然感到一股缺失之痛。日復一日,攥著雙拳為生活奔波,真的需要不停歇的奔忙嗎?不言疲倦的創(chuàng)造未來,卻忘記駐足片刻品味生活;ㄩ_花落,云卷云舒日益空靈飄渺,與我們的生活毫無關(guān)聯(lián)了,從什么時候起,透過錢孔看出去,世界只余下柴米油鹽了?怪不得總感覺少了一種可供品嘗的滋味,原來在不知不覺中的,遺失了清淡閑情。
也許是揚州城的沉靜感染了我,也許是揚州人的悠閑啟發(fā)了我,我忽然覺得,繃緊神經(jīng)走旅途不是好行者。古人云,張弛有道,方得長遠。放慢腳步看風景,也許旅途會更輕松,經(jīng)歷會更豐富,收獲會更精彩。(人事行政部 吳銘供稿)